所在位置:  系部首页 > 校企合作 > 订单培养

机械工程系近三年订单人才培养工作概况

发布时间 : 2019年04月25 11:37:11     来源: 本站编辑    作者: 管理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深化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模式。  

一、订单班组建情况

    我系16年实习学生岗位分布零散,学生分别在成都城市燃气、莫仕连接器、中电锦江、成飞工业集团、安德科技、派斯光学、西菱动力、成林数控刀具、弥榮科技等60多家企业实习,只组建了莫仕连接器1个订单班(22人),见图1“机械系16年学生实习岗位分布情况(10以上企业)”。

 

1:机械系16年学生实习岗位分布情况(10以上企业)

2017年以来,系部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从15级工贸学生实习推荐开始,岗位较为集中、订单培养比例大幅提高,这极大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实习单位主要分布于捷普科技、莫仕连接器、普惠艾特、成都地铁、中电熊猫等数10家企业,组建了4个订单班(捷普订单班71人、莫仕订单班20人、普惠艾特订单班22人、地铁订单班10人),订单培养占比达69%,见图2“机械工程系15级工贸实习岗位分布情况”。

 

2:机械工程系15级工贸实习岗位分布情况


 

3:第一期捷普订单班开班仪式

 

4:第二期捷普订单班开班仪式

 

5:第十九期莫仕订单班开班仪式

 

6:第一期宏明双新订单班开班

 

5:第二期宏明双新订单班开班

2018年,系部继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至2018年12月底,16级工贸学生实习企业主要分布在捷普科技、成都地铁、新加坡赫比、史丹利百得等企业,组建了第二期捷普订单班(58人),订单培养占比42%,见图3“机械工程系16级工贸实习岗位分布情况”。

 

3:机械工程系16级工贸实习岗位分布情况

 

    针对技师18年实习学生的岗位储备工作在2017年底展开,2018年组建订单班企业有6家,订单培养岗位约190人,占待推荐学生的比率已达49%,见图4“机械工程系技师18年实习岗位分布情况”。

 

 

4:机械工程系技师18年实习岗位分布情况

针对技师19年实习学生的岗位储备工作在2018年10月展开,截止2019年4月,组建订单班3家,订单培养岗位约80人左右,占待推荐学生的比率约30%。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成效

(一)学生实习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融入企业、社会的能力,此外,由于我系专业特点,订单培养的岗位都是技术技能型岗位,这些都对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学生在完成订单培养进入企业后,一方面岗位适应性、职场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企业、行业的认同感也明显变强,使得学生在就业后的稳定性及职业发展较传统的实习推荐就业来说明显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随之也明显提高。

(二)订单式培养方向设置市场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向及岗位的设置是开展好“订单”教育工作的基础。系部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主干课程设置、实训模块安排、专业开发条件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决策。

(三)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职业化

所谓课程模块化和职业化是与企业磋商探讨,就订单式培养学生的研修课程作了全方位的整合,针对性地将订单培养目标学生进入企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必备应用技能课程纳入教学范畴,以实现职业性需求与教学模块化的充分融合。

(四)初步确立科学、合理的“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企业联合制定“订单式培养”的培养计划,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

目前,机械工程系“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毕业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2016年以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式就业学生达500多名,我系毕业学生供不应求,系部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效益,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学院办学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品牌,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来,形成校企结合、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三、体会及思考  

“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

下阶段,机械工程系将在学院及相关处室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扎实做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校、企业及行业、学生及家长的多方共赢局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