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系部首页 > 学生工作

“百笑兴农”践初心 青春筑梦启新程  ——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纪实(二

发布时间 : 2025年07月03 15:31:28     一审一校: 谢方好       二审二校: 罗娟       三审三校: 江辉       

                            文字:周攀    图片:实践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71日,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百笑兴农”社会实践团前往崇州市江源街道崇福村李家林盘,开展“沉浸式”劳动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崇州市崇福村李家林盘“共富小院”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在欢笑声中展开,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谢老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依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知识分享会。“可以生吃的牛奶玉米、果味的苹果丝瓜、翻砂的千禧番茄......”他乐滋滋的讲到独有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成长周期以及特殊的营养价值。随后,谢老师讲述了从石器时代古人类用简陋石制工具开垦土地,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金属农具出现后生产效率的提高,再到近代农业机械发明与使用,而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农业,是依靠科技实现“精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是国家农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谢老师现场为同学们展示了锄头的正确使用方法,“锄头要握稳,发力时利用腰部力量,这样除草既省力又高效。”他一边演示锄头、镰刀的正确使用姿势,一边强调安全要点,让同学们对农具操作有了直观认识。在拔除杂草的实践教学中,谢老师传授诀窍:“水田杂草松软,此时拔草要抓住根部,垂直用力,才能避免断根再生。”随后,谢老师拿出精心准备的杂草和昆虫图片,现场讲解杂草辨别和病害昆虫识别技巧,同学们迅速掌握了杂草分辨的方法。在病害昆虫讲解环节,谢老师结合多年田间经验,分享如何通过叶片上的斑点、虫洞判断病虫害类型,以及绿色防治妙招。

从新型农产品、农具发展史的讲解到农具使用、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技巧的传授,谢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将农业实践中的汗水与收获、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娓娓道来。“农业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收成。”谢老师的话语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下午,辅导员、专业老师带领青年大学生们投身田间劳作。踏入农田,他们便迅速融入这片充满生机与艰辛的天地。在整地清茬环节,大家脱下鞋子、挽起裤脚,赤脚踏入满是淤泥的水田脚下的淤泥柔软而富有“粘性”,每走一步都要花费不小的力气,稍有不慎就会“劈叉”。但大家没有丝毫退缩,在当地农户的耐心指导下,迅速掌握了在淤泥田地里行走的技巧。

面对炎热的高温天气、杂草丛生的水田和松软的淤泥,同学们们弯下腰,双手深入冰冷的淤泥,用力拔除杂草。淤泥沾满了裤腿和衣袖,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可大家手中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歇。有的同学在拔除杂草时,被隐藏在泥中的尖锐物划伤了手指,简单包扎后又立即投入到劳动中;有的同学不小心摔倒在泥里,浑身沾满泥浆,却笑着爬起来继续干活。

此次田间劳作,是同学们生动的劳动实践课。它让同学们走出书本,触摸到土地的温度,体会到农耕的不易。在汗水中,他们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也在协作里,凝聚起青春的力量。这不仅是一次体力的锤炼,更是精神的滋养,让“三下乡”的意义,在田园躬耕中愈发厚重,指引着大学生们以更成熟的姿态,反哺乡村,奔赴充满希望的未来。


最近更新